Wxf`s Fantasy World

share something useful


Namespace和贝叶斯推理

贝叶斯推理

凭借我在电气、计算机、机械领域的所见所闻,结合从各处搜集来的关于学习、神经学理论,可以确定,人脑对于世界的控制力,是通过name,name是无数细节的综合。

这里分化出两个方向:做科研,做工程

做科研是从0到1生出一个namespace(观察-归纳-建模),做工程是解决附加在namespace中各种约束冲突问题()

name有个特征,可以拆分、可以合并。在一个namespace中,有原本归纳总结得到的name,有指向name的name,有些name间有约束关系。一组name,配合约束关系,就构成了逻辑链,而逻辑链是展现控制力的核心。

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,就是一套自洽的namespace,工作是这样,生活也是这样。

在构建namespace的过程中,观察处于第一位,因为name是“我”总结出来的,namespace中的约束关系,是“我”添加上去的。所以知道很多道理却仍过不好一生,是因为拿到的只是name,而没有其中包含的无数细节。

构建namespace的过程中会遇到如下问题:

  • namespace不完备,缺要素(参考文章开头<贝叶斯推理>)
    • 有些要素要在具体场景中出现,如果没遇到这种场景,可能就永远无法补齐
      • 鼓励年轻多试错
      • 按理说如果爱折腾,经过足够长的时间,基本所有场景都能覆盖
    • 可能具有要素的场景已经出现了,但是自己没好好观察
      • 间接经验、找人指导
      • 同一类型场景多走几次
  • namespace要素齐全,但是结构不对
  • 出现新约束,原来的namespace不适用
    • 没有新的约束关系进来,依然是场景覆盖不够,但是此刻的关注点要放在约束关系上
    • 新的约束关系出现,可能要增加新的name,或者调整之前的结构

关于namespace就论述完毕了,但每个人追求不一样,namespace的抽象层次越高,解释力越强,对于细节问题的控制力也就越弱。不是说抽象层次越高就越牛逼,跟个人的目标相关,适合的就是最好的。但好的namespace一定是逻辑自洽的。
基于此,就能确定方向,假以时日,构建出完整的namespace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