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解道德经
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,解读到哪算哪。
道可以说,但是说出来那个道不是"恒"道,名字也能说,说出来就不是"恒"名。然后老子开始造概念:名“无”,天地之始,名“有”,万物之母。从“有”来观察事物边界,“无”来观察世界之妙。这两个统一名“玄”,玄之又玄,即有无不停地相互转换,这三个概念是洞悉万物变化的基础。
天下人都认为这个东西“美”,那它就“不美”,大家都说这个东西“好”,那它就“不好”,因为评价标准一旦显露,就会有不实的成分掺进来,评价标准就得改。
所以圣人做“无为”之事,因为“有为”本身会消耗一部分筹码,这跟目标不符。
就治理国家层面,圣人如何“无为”呢。想要使民不争,就不尚贤,想要使民不为盗,就不贵难得之货,想要使民不乱,就不见可欲;让他们吃饱肚子,不要有攀比心,不要有远大志向,身子骨练好些,给我好好种粮食,不要瞎折腾,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。
“道”包含天地万物,好像是一切的根源,又混在万事万物当中,我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,好像是天帝的祖先。
天地无所谓仁慈,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刍狗一样,任其自生自灭,圣人也是一样。天地之间就是一个大风箱,少作为还好,做的越多,事情反倒越多,最终会承受不过来,最好的方法是“守中”(ps 就是盯着自己要干的事,多余的事情不要管)
“道”就是一切的根源,连绵不绝。
而且我发现“道”的规律是反的,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,奇妙呵。
“上善”,就跟水一样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人们都忽略它,所以最接近“道”,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(这是“合道”的策略)。就因为善利万物,不争,所以“合道”
如果推动整体利益向前,却不显露自我,这个就叫“玄德”
“有”是利,“无”才是用
很多无关的事都会对个人、集体产生影响,所以圣人追求饱腹,其他无关的因素都消解掉
如果以天下为己任,而不是时时刻刻想着自己,那么就能治理好天下\
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搏而不得,不知其起始,不知道用什么名字称呼,暂且称之为“恍惚”,用早已存在的“道”,驾驭现存的具体事物,就能认识“道”的规律
古代擅长行道的人,深不可识,我就暂且描述下,xxxx(他的行为很难让人理解),他不满,因为不满,所以能够去故更新
回到最初始状态,万物并作,放眼望去,都返回它们的根。“归根”叫静,“静”叫复命。“复命”叫常,“知道常”叫“明”,“不知常”就会遭受凶险。“知常”就会无所不包,无所不包就会公正,公正就能周全,周全就是符合天道,符合天道才能长久,终身不会遭受风险
最好的统治者,民众不知道有他存在;其次,大家都亲近他;再其次,大家都害怕他;再其次,大家都骂他。统治者诚信不足,大家够不相信他。悠哉游哉,很少发号施令,事情干成后,大家都说“我自然”